点评:四大最热管理培训师
现在管理咨询培训课程比较火爆,断断续续的也听过一些,现就对较熟悉的几位讲师简要点评一下,纯粹个人意见和个人想法,亦没有不良目的。
1.曾仕强
职务:
中华企管网集团 首席顾问
华夏智业管理学院 院长
台湾智慧大学 校长
台湾交通大学 教授
成功杂志 首席顾问
中国统一促进会 理事长
学历:
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
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
专研领域:
中、美、日管理比较
易经管理
中、西管理思想比较
人际关系与沟通
中国人的民族性与管理
主要作品:
《中国式管理系列》
《胡雪岩的经营管理》
个人点评:
最开始知道曾仕强教授是他的图书《中国式管理》,当时还记得有本畅销书叫《中国式离婚》,莫非曾氏的书是追风之作?后来才得知曾仕强的名声早是由来已久,曾氏在八十年代就已经驰骋台湾管理培训界了,当然了,岁数也在那摆着呢。
听曾氏的课总感觉呼吸不畅,七旬老头往那一坐,慢慢悠悠,一字一句,时而表情严肃、一本正经,时而脸色一改,面露笑意,尤其是讲到幽默处(他自认为是)便意气风发起来,还不忘嘻嘻嘿嘿哈哈几声。这一点除了让我呼吸不畅外,还觉得浑身在起鸡皮疙瘩。老实说,曾氏保养有方、面色红润,还真有点鹤发童颜之相,但就是他的笑总让我觉得发麻,心里很不舒服。至于具体什么感受就不想再多说了,大家觉得呢?
还有就是曾氏提出的“中国式管理”——一个响亮的名字。可能如此,才使曾仕强的名称迅速火爆中国大陆,也可能如此,才使那么多管理干部、企业领导有兴去听一听。但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何等深厚、何等精湛,将中国文化或东方智慧应用于管理科学,难道不觉得这个题目太大了吗?的确,正如他所言,中国没有管理科学,只有管理哲学,但是将这种五千年发展下来的哲学与西方的科学相融合,区区一个曾仕强,在这短短的几年内,怎能研究透彻。因此,曾氏提出“中国式管理”这个口号可以,但决不可把其霸为己有!何况,在目前中国的土壤文化上,也只有中国大陆土生土长的人才能真正心有感悟!
总之,对曾仕强教授是不太喜欢了,有很大的个人因素在里边,并不是代表大家的意思。
2.余世维
职务:
香港光华管理学院、北京时代光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特聘高级培训师
曾任美国雅黛公司副总裁、日航副总裁
现任上海慧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美国富顿集团中国总经理
学历:
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
牛津大学国际经济博士后
美国诺瓦大学公共决策博士
专研领域:
企业经营管理
企业内训课程
主要作品:
《职业经理人系列》
《突破中小企业发展瓶颈》
个人点评:
这几日,天涯论坛有人在大肆批判余世维老师,例如bosslink发表的——余世维,行骗中国的培训大师。我相信,人一旦出了名,肯定会遭到一些人的非议,且不论这个出名的人是好是坏。我不想评论余世维老师的学历职称是否真假,也不评论他是否采取过什么手段。只简单的谈一下他的课程。这也是最直接最客观的。
相信很多人都从余老师的课程里学到了东西,的确,他的课很精彩。余老师不苟言笑,讲课严肃,直让人体会到“认真”二字。而且,其课程连贯紧凑,没有一点时间的浪费,余老师语速较快,但字字珠玑,条理清晰。尤其对于案例的处理,旁征博引、栩栩如生之外,能够看出其对案例均进行过深入的筛选、重构组合工作,这点深度是难能可贵的。例如,在一次讲到细节时,余老师举了俄罗斯海军的三个故事,一个是一百年前的日俄海战,俄军战败,后两个是前几年俄核潜艇连续两次沉入巴伦支海。这三次俄海军惨案表面看起来好像没有关联,但余老师注重深度的挖掘,用“生锈”将其联系在一起,的确,俄军不注重细节,要么使战船炮膛生锈,要么使潜艇零部件生锈松脱。这三次“生锈”不但造成历史的悲剧,也让精明的余世维抓住了把柄。
当然,上面讲的都是余老师好的一面,也有其不太完美的。媒体称余世维的课程“寓观念于谈笑间,蕴哲理于诙谐中”,当然是有些虚夸了。个人认为余老师的课太过严肃了,甚至有肃杀的气氛,因为余老严肃以致痛苦的表情给我印象实在深刻,学管理,本身很枯燥,课堂气氛再死板压抑的话,其效果也会打折。如果余老师能够轻松一点去对待,相信会更好一些。
3. 姜汝祥
职务: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高层经理培训中心副主任
北京锡恩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总裁
美国《财富》特约中国管理专家撰稿人
学历:
北京大学博士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
专研领域:
执行力
发展战略
经营管理
主要作品:
《赢在执行》
《狼性总经理》
个人点评:
随着经管书《差距》、《榜样》的热卖,姜汝祥博士的名字不知不觉间被人们熟知起来。最开始对其并不了解,而今,其课程《狼性总经理》已是随处可见。因此,对姜哥的最大感觉就是,广告砸的好狠呀!
其实,姜哥还是有些东西的,这一点不可否认,而且这些东西正是企业经营的要害之处。姜哥的课程好像一把尖刃,狠狠的插入企业的心脏,让人觉得都很不舒服。再加上《狼性总经理》这个响亮的名头,孤寒胆战的我们仿佛真的遇上了一匹悍狼。自己对姜哥还是十分佩服的——年少有为,敢想敢做。可能又因为如此,才让我觉得他的课程够尖锐,但不够沉稳。下面从三点分析一下。
其一:讲课形态。姜哥站着讲课,但不走动,可是形体语言倒丰富,所以两手和身体总是晃来晃去,尤其是身体,仿佛要成不倒翁了。致使听课时总是忘了在听什么,只有两只眼睛随着他的身体转来转去了。姜哥太欠稳重了。
其二:年龄资历。虽然已是不惑之年,但做这一行,仍感觉资历尚浅。何况,姜哥是知名的海归人士,海归的特点便是有干劲,但不持重。姜哥真的还很年轻,路还长着呢。
其三:狼性内容。姜哥要把经理人都变成狼,狼性固然好,这几年文化圈内也一直在提倡狼,如《狼道》、《狼图腾》等。但商业圈,或是领导层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群落,这就仿佛草原的生态环境,狼自然不能少,但也不能多,因为这牵扯到生态平衡。在领导层亦是如此,如果大家都是狼,这个商业圈自然也不能维持下去,因此,领导人有狼性的,也要有羊性的,或者还要有虎性、熊性。当然我是歪谈了,姜哥狼性的提出非常好,因为现在是狼少羊多的世道。
总之,还是很佩服姜汝祥博士的。
4. 莫少昆
职务:
曾任新加坡大华银行副总裁
新加坡及中国多家大型集团首席顾问、独立董事
现任新加坡博维管理咨询公司总裁
职称:
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管理学院亚太EMBA客座教授
芬兰赫尔辛基经济学院EMBA杰出客座教授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管理学院MIM客座教授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客座教授
专研领域:
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与制定
企业文化建设
变革管理
企业家精神和领导艺术
主要作品:
《企业战略管理》
《大领导力艺术》
个人评价:
莫少昆教授来自新加坡,在亚太地区的名声要远大于中国大陆,而且国语讲的相当好。可能是听过莫老师现场讲座的缘故,对其印象最为深刻。
莫老师声音极具磁性,一听上他的课,两只耳朵便欲罢不能,非要跟着他那抑扬顿挫的语调去千回百转一般方肯罢休。莫老师的课程也是极具特色,他语速稍快,一上来便能紧紧抓住听众的心,案例分析、理论解释、名家论断,几个回合下来,即使不懂管理的人也仿佛能听得透不过气来,真是爽哉爽哉。
一般的讲师授课时往往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全然不顾听众的死活与现场反应,莫老师却能很好的处理与听众的互动。记得在听授一次领导力课程时,莫老将自己总结的领导气质测评表分发给大家,现场帮大家作气质调查,然后对调查结果逐项分析,这种趣味性的互动极大调动了听众的积极性,现场气氛很是活跃。
个人认为莫老师是“实力有余,名气不足”,对于授课实力,相较于余世维、姜汝祥等人自然不差,毕竟莫老师是多所名校的教授出身。但谈到名气,曾经一位朋友问过莫老师,说您为什么不像一些培训专家那样大造市场、壮大声势?莫老师答曰:那样的话还怎么能静下心来做自己的事情。后来据他的学生说,莫老师这些年潜心于管理研究,但并不热衷市场的名气,只要将他的研究心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就是他最大心愿。
再说一些闲外话,早在80年代,莫老师曾任新加坡大华银行副总时便极为关心祖国大陆的教育事业,多次捐款给贫困山区,我想,这也是一代华侨的真正中国心。
勤勉、认真、专注,这是莫老师的钻研精神,也是他的授课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