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眼中的化工行业:跨国公司瞄准关键人才
“中国聚集了世界化工行业的生产巨头,目前,财富500强中的化工企业在中国都设有全资子公司、合资公司或者是代表处。”上海成达高级人才顾问有限公司负责化工行业的咨询顾问于波就此分析道,“因为化工属于一个相对比较传统的行业,考虑到产业发展以及劳动力成本等要素,很多跨国公司都把工厂放到了中国。”
在化工领域,上海成达做的单子都是排名前20位的外资化工企业,如巴斯夫、罗地亚、所门哈斯、比利时联合化工、拜耳等。周期快的单子一般在10到15个工作日内完成,二三个星期后,候选人就能够上班了。
作为化工方面的专家,上海奥谷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境南博士曾在石油化工研究院、立邦涂料、汇丽集团担任管理职务。他认为:相比内资企业,外商独资的化工企业在中国发展迅猛。内资化工企业亏损居多,能够赢利3000万到4000万人民币已属于佼佼者,外资则要高出一倍。
台湾顶尖猎头机构,精英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首席代表马兰女士分析道:“整体来说,化工属制造型产业。因为工作环境往往过于艰苦,所以很难吸引到好的人才。”但从2002年“精英咨询”接受委托的案例发现,经多方探寻,仍可找到愿意贡献“一己之力”的专业人士。“这类人才多数是经过评估后,被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 可以发挥‘一己之长’,未来在组织中的发展是指日可待的,所以他们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但通常在薪水上也必须有一定的增长。”
马兰说。“精英咨询”的分析报告显示,在业务型态方面,许多外企开始慢慢增加新的产品线,考虑到市场的迫切需求,往往需要从同行竞争者中寻找化工高级人才,尤其是对该项产品已有经验或已有客户的人员。目前,这类公司的高层尚以外派人士居多,所需本地人才仍多在中阶职位。
上海成达的于波告诉记者,“我们发现,在早期,由于受到市场的影响,很多化工专业出身的人员毕业后都纷纷转行了,这使得能够在化工企业‘留守’的人员,只要稳定工作3到5年后,职业上都会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化工企业很多岗位
‘移植性’强,‘模仿性’差,所以这个行业找人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到竞争对手那里去硬挖”。于波以90年代初期毕业的一位技术人员为例:在浙江的一家企业工作5年后,他被一家外企挖来上海,职位是工程师,解决户口和爱人的工作问题,薪水提高80%,2年后,又被另一家外企挖走,而这次给的是部门经理的头衔,加薪60%再外加一辆小车。“在寻找人员时,我们的
客户在做岗位描述时要求往往很‘苛刻’,候选人动辄要有10年工作经验。比如某企业子公司的销售总经理(级别相当于公司总监)人选,必须懂得营销模式,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能够带好队伍,而年龄在35到40岁之间。”奥谷科技的秦境南说。
从上海成达接手的单子——一家炼油厂化工工艺工程师的入选条件来看:化工工程、化工工艺、石油专业本科以上,在本行业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英语流利,具有团队领导能力。要求确实不低。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工行业很多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都转移到中国,为海外优秀的华人科技人员提供了平台。在最近的几个月中,奥谷科技已经接触了几家有这方面意向的客户。“他们在研发方面有很多空缺,而且要的是专家级人才,这样的人才在中国非常稀缺。”
秦境南博士说。和其它行业相比,如通讯或医药行业,化工行业的薪酬偏低。化工行业目前在尝试调整付薪方式,采用“低底薪、高奖金”的激励形式,希望能激发业务人员的上进心,以创造高业绩获得高奖金的方式运作。“未来的数年,我们仍看好中国化工行业这块市场,相信会有很大的职位需求及成长空间。”精英咨询公司的马兰说。
目前化工行业通过猎头机构寻找的热点单子:生产经理、销售经理、厂长、物料(采购)经理、高级项目经理。